廣西民辦幼兒教師教學行為“小學化”現象原因分析
1. 教師素質基礎,學歷不達標,不了解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區(qū)別
首先,教師的教育水平參差不齊。他們大多是高中以下學歷,根本不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教育標準。二是教師整體素質較低。學歷不合格的民辦幼兒教師職前未通過專門的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習。即使是少數學歷合格的教師,大多也屬于參加成人教育或短期培訓取得的學歷,其教育教學專業(yè)知識和能力無法滿足當前學前教育教學的需要。
2. 家長“上學就是學知識”的錯誤教育觀念是“小學化”的主要原因
走訪中得知,有家長坦言:“我們知道孩子愛玩,在幼兒園和同齡人玩沙玩水玩游戲很開心。然而,現在的情況不同了。上小學比上大學更難。因此,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只能希望孩子能在幼兒園學到更多的知識,比如識字、寫作、拼音算數、英語等等。如果我們花錢的孩子學不到東西,我們會考慮轉學?!盁o論是在中產階級還是在大班,父母每天送孩子上幼兒園,總是告訴孩子:“在幼兒園聽老師的話,必須仔細閱讀和寫作,努力學習……”下午放學后,父母習慣問“老師今天教了什么?”“你會寫哪些生字?“你會計算嗎?”等等??梢?,為了滿足家長的需求,保留學生是民辦幼兒園的生存之道,民辦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日益嚴重。這也表明,私立幼兒園的生存和發(fā)展缺乏有效的地方財政支持。為了生存,我們必須關注父母的需求,不敢與父母錯誤的教育觀念作斗爭,所以我們會不知不覺地陷入這種困境。
3. 社會評價機制的錯誤導向也是“小學化”的原因
(1)人們對孩子的評價主要是“知識”的數量。通過走訪發(fā)現,如果一個孩子能計算出20以內的公式或背誦古詩,成年人會豎起大拇指,稱贊“真聰明”和“真棒”,孩子的父母自然會滿臉自足。
(2)小學入學考試以小學讀寫算知識為考核內容??v觀歷年小學入學考試試卷,基本從“智慧”的角度進行考核,如拼音與生詞聯(lián)線、填寫生詞聲母、給生詞組詞、20以內加減法、找規(guī)律,甚至還有雞兔同籠的抽象題目??梢?,小學入學考試也是幼兒園“小學化”的原因。一些“小學化”幼兒園,如果幼兒小學入學考試考得好,入學率高,就會得到社會的認可,相應的學生也會增加。教育部負責人表示,小學入學考試問題屢禁不止,最終導致幼兒無法健康快樂地成長和發(fā)展。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是地方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必須加大資金投入,加快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二是加強整改,嚴格管理,層層落實責任制,認真落實義務教育招生政策,規(guī)范小學招生程序,堅持附近免費入學制度,杜絕任何單位或組織小學招生培訓、面試選拔考試,真正取消學前教育“小學”現象。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小學入學考試變臉后依然存在。
4. 有必要加強相關執(zhí)法和監(jiān)管部門的工作
民辦幼兒教育普遍出現“小學化”現象,其實質也是民辦幼兒教育向教育的庸俗化,民辦幼兒@妥協(xié)孩子家長的需求和技能取向的結果。為了迎合社會對民辦幼兒園的不規(guī)范評價,以及家長急功近利的思想,比如“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希望孩子成龍,希望女人成為鳳凰”,一些民辦幼兒園為了生存,不得不借鑒小學的一些做法。他們不注重過程,只看結果。他們打著各種興趣班、雙語班或特色班的旗號,把正確的辦學理念擱置在一邊,違背了正確的教育價值取向。當孩子們在活動室里搖頭背誦詩歌,努力做算術時,監(jiān)管部門去了哪里?是誰讓“小學化”教育繼續(xù)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強監(jiān)督懲罰,提高監(jiān)督能力,規(guī)范幼兒園辦學行為,是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逐漸消失的有力保障。
私立幼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對兒童的發(fā)展產生了許多不利影響。從長遠來看,這對我國未來人才的培養(yǎng)非常不利。這種不利影響不僅表現在對兒童身心發(fā)育的危害上,還容易造成身心發(fā)育的失衡;它還扼殺了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侵犯了兒童原本幸福簡單的生活。解決小學化傾向的對策,特別是私立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需要各部門共同探索和實踐,不斷完善相關政策體制建設,推動我國民辦幼兒教育在規(guī)范化軌道上不斷發(fā)展。